景洪是西雙版納自治州的首府,也是這里最繁華的城市,酒店豪華,設施齊全,各大普洱茶品牌體驗店,素有“茶商上勐海,土豪下景洪”的說法。
但在民國前,景洪(時稱車里)和勐海(時稱佛海)是一個積貧積弱的地方,被車里宣慰司的貴族世代統(tǒng)治,地方百姓處境十分艱難,山高皇帝遠,清政府也鞭長莫及。
反而就是這么一個落后的地方,在幾十年里飛速發(fā)展,甚至超越了易武,普洱茶制售體量為云南第一,這一切是怎么辦到的?
今天這篇文章,陸離來和大家聊聊,勐海的崛起史。
封閉落后的西岸
自從普洱被清王庭列為貢品后,云南的普洱茶行業(yè),就進入了飛速發(fā)展階段,兩個世紀以來,瀾滄江以東的六大茶山為制茶中心,普洱和思茅則是交易中心。
1729年,云南普洱府成立,但清朝之前大力推進的改土歸流,在這里卻受到層層阻力,因此地方改制,并沒有落實到瀾滄江流域的西岸地區(qū)。
而茶葉資源豐富的勐海,也就仍處于車里宣慰司的自治范圍中,被地方貴族牢牢掌控,漢人想在勐海經(jīng)商難如登天,沒有人能成功突破地方排擠,建廠賣茶。
直到1910年,事情才迎來了轉機,石屏籍的漢族商人張?zhí)碾A,成功在勐海創(chuàng)辦了恒春茶莊,實現(xiàn)了零的突破。
不過說來可笑,張?zhí)碾A能突出重圍,不是因為他經(jīng)商能力多么出眾,上下打點得多么圓滑,而是因為他岳父是緬甸大土司,勐海和勐遮的小土司自然不敢輕舉妄動。
改土歸流的景洪
1913年,民國建立不久,云南省督府就在景洪(時稱車里)設立普思沿邊行政總局,管轄西雙版納州全境,柯樹勛時任總局長,全權管理地方所有事務。
柯樹勛是廣西籍實權將領,常年帶兵駐扎在云南邊境,防范英國實際操控下的緬甸,就是這么一個自帶肅殺氣場的軍人,在改土歸流上卻表現(xiàn)出了十足的耐心。
柯樹勛深知改土歸流的難度,也明白西雙版納與內陸的管理差異,他總結以往改土歸流的經(jīng)驗,并吸取清政府的管理教訓,決定謹慎而穩(wěn)定地進行改土歸流計劃。
在民國之初的過渡時期,大權在握的柯樹勛,沒有直接對車里宣慰司貴族下刀,反而是采用協(xié)商,疏導,團結,適當保留權益的方式,使地方政權平穩(wěn)交接。
政局穩(wěn)定后,柯樹勛采用兩手抓的管理理念,一方面繼續(xù)進行政治體制改革,削弱貴族權利,另一方面則活用地方豐富的茶葉資源,大力發(fā)展經(jīng)濟。
行政總局掌握實權后,柯樹勛派人平整古驛道,設立驛站,修繕古渡口,增設哨汛,還派軍隊清剿麻匪,不僅改善了地方交通,還為客商創(chuàng)造了有利條件。
行政總局在大修交通的同時,對茶葉資源垂涎欲滴的英國人,也在殖民地緬甸修建公路和鐵路。
這不僅縮短了緬甸到印度的路程,還讓勐海茶更快地銷往西藏,一時間,云南大商巨賈群集勐海。
資源豐富的勐海
1924年,騰沖豪商董耀廷進駐勐海,設立洪記茶莊,緊隨其后的是玉溪巨賈周培儒,他帶來了大名鼎鼎的可以興茶莊,小規(guī)模的馬幫行旅更是不計其數(shù)。
從當年的治邊條例中,我們可以感受到柯樹勛對勐海茶業(yè)復興的重視性,在柯公任職的十幾年間,東岸六大茶山茶號及各地的茶商,每年都要上勐海采購原料。
1926年,柯樹勛不幸病逝,沒過多久,普思沿邊行政總局也被撤銷,不過這并不意味著這里要重返動蕩歲月,反而是新時代的開始。
1927年,瀾滄江以西的西雙版納地區(qū),被劃分為車里(景洪)、佛海(勐海)和南嶠三個縣城。
縣級行政區(qū)的設立,說明改土歸流已經(jīng)圓滿完成使命,地方政局徹底穩(wěn)定。
自此,西雙版納的政治體制就和其他地區(qū)達成統(tǒng)一,車里宣慰司再也不能隨意掌控這一寶地。
數(shù)百年的地方割據(jù)和貴族統(tǒng)治煙消云散,各民族可以自由進出這三地,勐海的崛起史即將拉開序幕。
眾星匯聚的勐海
1928年,鶴慶幫龍頭張靜波,在勐海創(chuàng)辦恒盛公茶莊,野心勃勃的他,還斥巨資聘請思茅的老師傅,到自家茶莊制茶。
恒盛公茶莊的開辦,是云南石屏幫、玉溪幫、騰沖幫、鶴慶幫這四大商幫齊聚佛海的重大信號,這也是勐海茶葉制售實力大幅提高的信號。
從這以后的十年,不斷有大小茶商進駐佛海,設立茶莊,直到1937年抗日戰(zhàn)爭爆發(fā)前,佛海的茶莊規(guī)模已達20余家,與易武一西一東,成為兩大茶葉重鎮(zhèn)。
豐厚的茶葉利潤,引來了更高階層的注視。1938年,云南地方財閥陸氏集團在南糯山創(chuàng)立云南第一家現(xiàn)代化試驗茶廠,標志云南官府勢力入局勐海茶業(yè)。
1939年,中國最大的官僚財閥——孔宋財團,通過南京政府財政部旗下的中茶公司,創(chuàng)辦了佛海茶廠(勐海茶廠前身)。
自此,私人商幫,地方官府,中央財閥三方勢力匯聚佛海。
1942年,飛速發(fā)展的佛海,在體量規(guī)模上正式超越易武,成為云南省最大的茶葉制作和加工出口中心,究其原因,離不開佛海的天時、地利、人和。
天時地利與人和
資源優(yōu)勢上,車里、佛海和南嶠這三個地區(qū),分布著云南省面積最遼闊的茶園,直到建國前,仍留有近10萬畝的茶樹規(guī)模,這為佛海崛起提供了物質基礎。
交通優(yōu)勢上,英國人在緬甸興修的大量鐵路和公路,使鄰近邊境的勐海茶葉出口非常便捷,不管是運往東南亞,還是運往西藏,路程都大大縮短。
貨幣優(yōu)勢上,國家資本的入局,有一大原因就是為了換取外匯,支持抗日戰(zhàn)爭,而這些銷往東南亞和西藏等傳統(tǒng)消費地區(qū)的茶葉,在當時都能換取大量外匯。
經(jīng)濟優(yōu)勢上,勐海本就是一塊茶葉寶地,奈何之前一直在封建領主的統(tǒng)治下,國家建立新的政體后,各種民間資本才得以進入,蓬勃發(fā)展。
優(yōu)質的茶葉原料,廣闊的消費市場,便捷的公鐵運輸,穩(wěn)定的政治格局,天時地利人和齊聚下的勐海,成為了云南茶葉界最閃耀的一顆明星。
來源:陸離茶寮,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